- 四无量心 → 四無量心
- 這是四種廣大的利他心願, 即是慈、 悲、 喜、 舍: 一、 慈心無量, 慈者愛念, 即能予樂之心, 菩薩愛念一切眾生, 常求樂事, 隨彼所求而饒益之, 名慈無量心。 二、 悲無量心: 悲名愍傷, 即能拔苦之心, 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, 常懷悲心, 拯救濟拔, 令其得脫, 名悲無量心。 三、 喜無量心: 菩薩慶他眾生離苦得樂, 其心悅豫, 欣慶無量, 名喜無量心。 四、 舍無量心: 菩薩於所緣眾生無愛憎心, 名之為舍。 拋開一切怨親差別之相, 無量平等利益眾生, 名舍無量心。
* * *﹝出法界次第﹞ 四無量心者, 慈悲喜捨也。 通名無量者, 謂菩薩利他之心廣大也。 所緣眾生既無量, 而能緣之心亦無量也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一、 慈無量心〕, 慈名愛念, 即與樂之心也。 謂菩薩愛念一切眾生, 常求樂事, 隨彼所求而饒益之, 故名慈無量心。 〔二、 悲無量心〕, 悲名愍傷, 即拔苦之心也。 謂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, 常懷悲心, 拯救濟拔, 令其得脫, 故名悲無量心。 〔三、 喜無量心〕, 謂菩薩慶他眾生離苦得樂, 其心悅豫, 欣慶無量, 故名喜無量心。 〔四、 捨無量心〕, 謂菩薩於所緣眾生, 無憎愛心, 名之為捨; 復念一切眾生, 同得無憎、 無愛、 無瞋、 無恨、 無怨、 無惱, 故名捨無量心。* * *慈無量心、 悲無量心、 喜無量心、 捨無量心。 與一切眾生樂, 名慈無量心; 拔一切眾生苦, 名悲無量心; 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, 深生歡喜, 名喜無量心; 如上三心, 捨之而不執著, 或怨親平等, 不起愛憎, 名捨無量心。 因此四心普緣無量眾生, 引生無量之福, 故名無量心。 又此四心若依禪定而修, 則生色界梵天, 故又名四梵行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